踏上北上的列車,一直向北行駛,窗外的景色慢慢由冬的蕭條被皚皚白雪所覆蓋,車廂與車廂的交接處,由寒風變成了白氣,在車壁上結了厚厚的一屋霜。經過整整二十四個小時的行程,到達了內蒙古呼倫貝爾一個叫扎蘭屯的地方。到呼倫貝爾應該是第三次,曾經也有一次感受了海拉爾嚴寒的熱情寬待。這次來扎蘭屯我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到達扎蘭屯時,正好天降鵝毛般大雪,大街上的人們蜷縮著像個鬼一樣匆匆穿梭于街市。事先準備的兩件羽絨服都穿在身上,后來干脆把能穿的全部穿在了身上,這可苦了同行制片小陳,因為出差少,為求風度不求溫度的她實在抵不住扎蘭屯寒冷的熱情,當天下午便要求我們陪她到商場備買厚衣厚褲。
接下來的拍攝任務,刺激而艱舉,每天要在厚達一尺的雪地里欲雪奮戰。腳最后被凍到麻目,連邁步也變得艱難。我和當地的隨同人員開玩笑說,這吐口吐沫都砸腳。打個嚏噴出來的都是冰塊。他們說已經適應了這種環境,而是把這種冷作為了一種享受。此時的攝像機也開始罷工了,在接近零下四十度的環境中,攝像機工作不到半個小時,全身就變得僵硬,最后不得打到回府。等攝像機恢復工作又得需要兩個小時。所以一天的拍攝時間很有限。幾天的拍攝,幾天的交流,幾天的相處,感覺到扎蘭屯人真真切切的熱情。尤其那大杯的酒和大碗的大渣子飯,還有那大鍋的殺豬菜。讓你真正感覺不到一絲寒冷。有幸也在這里認識了一個叫意哥的人物,當地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小意思”更多的人叫他意哥,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意哥豪爽,辦事利索,基本上不費周折,什么事情對他來說都是小意思,正因如此人們叫他小意思。
雖說冷,但是在這里心是熱的,寒冷造就了扎蘭屯無窮的樂趣和財富。滑雪、冰球、冬泳成了扎蘭屯亮麗的風景。
河旁的觀賞者仍是棉衣厚褲,冬泳隊員卻頂著凜冽的寒風,在泛著冰渣的水中破浪暢游,用火熱的軀體去同嚴寒較量,在嚴冬冰天雪地中,以身體為筆,蘸著江河水寫意人生, 這些冬泳愛好者來自扎蘭屯市的四面八方,他們從事著不同的行業,最大的年齡80多歲。他們相聚在雅魯河畔,笑傲嚴寒,在水中揮臂奮游。如果說冷水浴足以訓練大膽與無畏,冬泳則更顯現出堅韌和陽剛。
而最耀眼還是滑雪場上的氣派與大氣,隨著金龍山滑雪節的開幕,滑雪場吸引了國內外大批游客前來滑雪,雪場引進了先進的造雪滑雪設備,造雪機噴珠灑玉般向滑道上傾瀉著雪粒,壓雪機緩緩駛過后留下一道白色飄帶,濃濃的、雪白的雪霧在冷空氣中大面積彌漫開來,瞬間變成晶瑩剔透雪的童話世界。會滑雪的穿著專業的服裝,從800米的高級滑道上飄灑而下,偶爾滑一個弧度,像蜻蜓點水一樣灑脫自如。不會滑雪的在初級滑道上運籌帷幄,時而劃出一片歡聲笑語。這里特殊的海拔,特殊的溫度,讓游客感受別樣的心情。
這個雪域上的城市蘊涵著不僅是厚重的歷史,而且更多是雪賦予它獨特的內涵,如果說寒冷刺激了扎蘭屯的靈感,那么扎蘭屯人民的熱情將用真誠溫暖著這片廣袤的雪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