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非常榮幸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暢談我的中國夢。我是來自廣東省天井山林場的xxx,目前主要從事森林旅游和科普教育工作。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心中的綠色夢》。
講到中國夢,有人講中國夢是民族復興的夢,有人講中國夢是中國崛起的夢,但我說中國夢是一個綠色的夢,是一個和諧的夢。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把林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領域、生態產品生產的主要陣地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核心元素。我心中的綠色夢正是“中國夢”在林業人身上的深刻體現: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將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
然而,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要實現“綠色夢”,任重而道遠。
當前,中國正面臨著極為深重的生態危機:960萬平方的國土傷痕累累,體無完膚;生態脆弱區占國土總面積的60%以上;霧霾、“鎘”大米、水污染等已經威脅國民生命安全。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但是,只要我們的綠色夢想還在,只要我們愿意付出艱辛和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那曾經湛藍的天空、蔥郁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將重回地球母親的懷抱!
君不見,從“十一五”首次設立約束性指標,到清理整頓鋼鐵等高耗能行業,從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態工程到出臺節能減排計劃,從單位GDP能耗下降12.9%到生態補償機制穩步推進,中國正逐漸告別“黑色發展”,走上“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的綠色發展之路。
更為重要的是,人們環保觀念正在提升,我們的綠色夢已經化為人民群眾的實際行動。
君不見,退休干部楊善洲,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個春秋,帶領大家造林5.6萬畝,把昔日荒山變成生機勃勃的綠色大地。
君不見,陜西省“治沙英雄”石光銀,在茫茫的毛烏素沙漠南緣治沙斗沙40年,筑造100公里長的“綠色長城”。
君不見,企業家陳光標,踐行循環經濟,以建筑垃圾處理和再生為事業,高調做慈善回報社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們信念堅定、無私奉獻,為實現他們心中的“綠色夢”、為成就全國人民的“中國夢”而奮斗。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實現綠色夢的希望。
我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希望。作為一名林業工作者,我會把本職工作作為終身夢想,堅守在保護森林的崗位上,培育好每一種特色景觀樹種;認真做好優良樹種的推廣種植工作,積極參與引領粵北林區居民發展林下經濟工作,改變當地居民單一的經濟增長方式;精心策劃和組織每一場科普宣傳活動,讓生態文明理念植根人們心中。
我有一個夢想,那一天,大地不再凄涼,沒有破壞、掠奪和污染;
我有一個夢想,在未來,地球到處都是綠色的森林,清澈的江河一片蔚藍;
我有一個夢想,在未來,我們的子孫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仰望藍天、縱情歌唱!
朋友們,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團體的力量是有限的,涓涓細流才能匯成大海。讓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讓綠色回歸自然,共圓我們的綠色夢!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