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的暴雨“襲擊”了全國的大半個城市
暴雨在大家的各種“嘲笑”中也算是下了
空氣一下就涼爽了許多
當大部分的人都在為雨后涼爽的空氣
手舞足蹈時
...
我們海南儋州攝制組的成員
卻還在熱帶植物園里面擔驚受怕
外加喂養蚊蟲...
這到底是要鬧哪樣?
一提到海南大家就和熱帶聯系到一起
今天就跟著《美麗中華行》的鏡頭
一起走進海南儋州
感受儋州的多彩文化
儋州,古稱“儋耳”
儋州市地處海南西北部
瀕臨北部灣
北至省會海口市130多公里
南距三亞市280多公里
儋州歷史悠久,民風淳樸
在蘇東坡的影響下
這里的人民愛好吟詩作對
使儋州素有“詩鄉歌海”之稱
有許多民間詩社
儋州榮獲有“全國詩詞之鄉”
“中國楹聯之鄉”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中國書法之鄉”
國際象棋之鄉
在儋州
體驗濃郁的黎族風情
隨著當地居民跳起傳統“跳竹舞”
感受熱烈民族風
拍在儋州、活在儋州
感受這里的歷史文化、風俗人情
儋州熱帶植物園
儋州熱帶植物園位于海南儋州市兩院
占地32頃,1958年建立
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和
前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的植物標本園
植物園內有引進自40多個國家的
共1000多種珍稀熱帶植物
是中國熱帶植物資源的寶庫
也是世界熱帶作物資源的縮影
現有熱帶珍貴樹木
熱帶香料植物
熱帶藥用植物、熱帶果樹
熱帶油料植物和熱帶觀賞植物7個區
都是很有觀賞價值的景點
熱作兩院植物園內
有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見血封喉
也有形態各異的面包樹
臘腸樹、吊瓜樹、水生植物王蓮等
園內有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
植物42種及熱帶花卉500多種
這里的瑤草琪花,爭奇斗艷
珍稀樹木,郁郁蔥蔥
這里以稀奇的植物令參觀者眼界頓開
流連忘返
院內還有一座蝴蝶館
各蝴蝶標本達上千種
色彩斑斕,奪人眼球
各種珍貴植物的培養皿讓人漲了很多見識
怎么樣
這么多的熱帶植物是不是讓大家看花了眼
接下來再跟著美麗中華行的鏡頭去
海南最美鄉村——儋州鐵匠村
游覽一番
儋州鐵匠村
鐵匠村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鎮轄區內
距木棠鎮鎮中心區不到五百米
鐵匠村人為改變貧窮落后的鄉村面貌
在村領導的領下
結合本村能工巧匠多的特點
決定發展木藝加工
組織黨員帶頭走出去學習技藝
帶頭人致富后
跟隨的村民越來越多
使鐵匠村人從歷史上的
“戶戶有高爐、人人會打鐵”
成功跨越到了“戶戶有作坊
人人有技藝”的北岸鐵匠“一村一品”精神
建設成為了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并不斷發展壯大當中
清時期,鐵匠村的村民以打鐵為生,全村“人人會打鐵、戶戶有高爐”,“鐵匠村”因此得名。上個世紀80年代,由于打鐵工藝逐漸被現代工藝所取代,鐵匠村人的打鐵產品慢慢被市場淘汰。面臨困難,鐵匠村人轉變思想,與時俱進,外出學習先進工藝,由打鐵轉變到加工牛角、黃花梨、雞翅木、海鐵樹、海柳等多種工藝品。
一步動作就是,鐵匠村計劃在政府的扶持下,建設一個擁有40間商鋪,集手工藝品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工藝品加工市場,帶動鐵匠村的運輸、餐飲、住宿、購物等行業發展。未來,還要把鐵匠村建設成旅游景區,并與東坡書院、中和古鎮、千年古鹽田、峨蔓火山海岸串聯起來,形成一條集觀光、購物、飲食為一體的旅游線路。
居安思危
利用手中的一技之長
使得村子成為打鐵名村
這不是偶然、是必然的
中和古鎮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
為儋州州治
是海南比較古老的一個小鎮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謫居三年于此
由于蘇東坡對本地文化的影響
中和古鎮享譽“詩對之鄉”
這里古跡不少
鎮東有東坡書院、桄榔庵、東坡井等
宋代建筑的古城至今尚保存有西、北兩個城門
可見當時的宏偉規模
來海南儋州怎么不去看海?
這不 一大早
我們攝制組的成員就奔赴
峨蔓鎮龍門激浪旁邊的沙灘
體驗了一番
其實說到沙灘大家不足為奇
但是儋州的千面古鹽池卻是讓小編非常好奇
有機會的話一定去看看、體驗一番
千年古鹽田位于海南洋浦半島鹽田村
為旅游景點
海南千年古鹽田被譽為
最早采用日曬的制鹽場
至今保留完好的原始民間制鹽工序的古鹽場
目前有1000多個形態各異的
硯式石鹽槽密布海灘。
鹽田村仍有30多戶鹽工
每天都在這片鹽田上沿襲著
1200多年來的古老方式勞作
說了這么多美景
怎能不提一下儋州粽子?
儋州粽子是海南儋州漢族傳統小吃
具有悠久歷史且風味獨特
是海南省三大知名粽子品牌之一
儋州粽子色香味俱全
且所有食材絕對保證原生態
沒有任何的人工添加
現已成為海南暢銷的地方特產之一
盡管現在端午已經過去了
但是儋州粽子的美味還是吸引著我們的拍攝團隊
儋州粽子歷史淵源流長
“長坡米爛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
馬井紅魚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
這是一首儋州山歌里的幾句歌詞
歌中提到的“洛基粽”正是現在的“那大粽”
現在為了打造品牌
當時政府統一稱為“儋州粽子”
2015年
儋州粽子還順利通過專家委員會評審
納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