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柴河林業局正式成立。柴河林業局曾經創造了無數輝煌歷史,近70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木材2387萬立方米,生產木材最高的一年達到了102萬立方米。在柴河林業局局史館的醒目位置,張貼著楊子榮的照片,這是他留存在世間的唯一照片。在柴河林業局成立一年前,也就是1946年冬天,楊子榮和他的戰友們挺進威虎山,開始進行剿匪。
楊子榮剿匪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這要歸功于小說《林海雪原》和京劇《智取威虎山》。隨著小說《林海雪原》不斷地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楊子榮和威虎山深深地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中,并且隨著徐克的3D電影《智取威虎山》的上映,再一次勾起了人們對威虎山的向往。
這里是威虎山雪村,位于柴河林業局衛星林場內,距離牡丹江市區只有112公里。在2014年天然林禁伐以前,雪村隱藏在深山,很少為外人所知。禁伐以后,柴河林業局依托雪村豐富獨特的雪資源,開始開發冬季旅游,雪村才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雪村的伐木工人也開始適應新的角色:他們穿上當年土匪的服裝,變成了滑雪場的工作人員。
在徐克的3D電影《智取威虎山》中,鷹嘴峰大戰是一場特別重要的戲。由于建設蓮花湖水電站,使得鷹嘴峰所在的水面上升,曾經非常險峻的鷹嘴峰顯得別有一番風味。在徐克的電影《智取威虎山》,楊子榮打虎上山這場戲利用特技做得非常逼真,讓人難忘。但是威虎山并不是因為有東北虎而得名的。這里是威虎山森林公園內的拉祜砬子,山頂上一只上山虎栩栩如生,虎虎生威,據說威虎山由此而得名。
電影中的楊子榮自然是英勇無敵,但是在真實歷史中,楊子榮年僅30歲就犧牲了。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在剿匪戰斗中的確有著傳奇的表現。在杏樹底剿匪戰斗中,他曾經創下孤身一人勸降400多名匪徒的奇跡。在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等6人,沒費一槍一彈,端了土匪的老窩,活捉了陰險狡猾的“座山雕”及其手下土匪共13人。但是“智取威虎山”僅僅16天后,也在1947的2月,楊子榮就犧牲了,年僅30歲。每年當地軍區的人都來祭拜楊子榮,黑牛背林場的人每年也都前來祭拜。
轉型之后,除了大力發展冰雪旅游、紅色旅游外,柴河林業局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利用豐富的堅果資源來生產各種飲品。雪村、蓮花湖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停伐,對柴河林區并不意味著停止,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