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紀錄片網消息】日前,第五屆亞洲陽光紀錄片大會(簡稱ASD)在四川成都圓滿落下帷幕。在為期4天的大會中,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大會主席伊夫、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總監金越、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趙捷、中國教育電視臺三頻道總監陳宏、湖南金鷹紀實頻道總監陳楊等和中國紀錄片制作方三多堂總經理高曉蒙以及土豆紀錄片頻道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中外紀錄片發展的前景,并通過深度的交流,尋找合作契機。
從左至右: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副會長張丕民 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崔昌宏 中廣協紀委會秘書長趙捷
頂級人才齊聚成都 紀錄片大會變身繁榮交易平臺
本屆亞洲陽光紀錄片大會是中國紀錄片界最高檔次的一次國際交流活動,吸引了43個國家和地區的650名中外紀錄片人參加,包括350位外國友人,其中不乏紀錄片界的頂級人才。此外,作為紀錄片交易盛會,本屆大會均圍繞版權采買、投資洽談等重要交易行為展開,大會設置了126個展臺,吸引了20位國際發行商、130位決策人,規模空前。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大會主席伊夫稱,本屆大會不僅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紀錄片制作者和媒體機構,更有全球80余家參展商參展,這說明亞洲紀錄片市場很活躍,而且,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對亞洲的紀錄片市場感興趣。
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大會主席伊夫
在本屆大會上,多部紀錄片佳作獲獎,其中來自中國深圳女孩余天琦的紀錄片提案《中國梵高》獲得最佳中國提案獎,法國電視集團制作的紀錄片提案《無盡的伊拉克戰爭:一個巴格達家庭的十年生活》獲得最佳亞洲提案獎,著名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導演的紀錄片《地球之夜》獲得最佳國際提案獎。
趙秘書長形容此次ASD,就像是把一道道法國自助餐宴席擺在家門前,端上了制作、發行、預售、交易等各道菜色,讓中國紀錄片人以最小的成本和國際溝通交流。透過這些相會、撞擊、融匯,縮短了中國和國際之間的差距;乃至和紀錄片界的偶像明星合影,都是一種進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總監金越表示,國際合作不再只是高談闊論,而是踏踏實實的溝通項目、雙方資源投入,感覺很實在,國際交流讓雙方開拓眼界轉變思維。大會Pitch質量高且嚴謹,短短四天,行業最前端的信息都在很多深入交流中被分享。
此外,國家級紀錄片全媒體平臺中國紀錄片網還聯合鳳凰視頻、土豆通過新媒體聯盟方式在現場推出《紀錄者•語錄》專訪,采訪了來自中國、法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40多位與會嘉賓。大家認為,大會讓更多的中國紀錄片人可以在家門口親身感受國際化盛會,并讓更多的中國聲音、中國元素走向世界。可以預見,中國紀錄片將會通過更多像亞洲紀錄片大會這樣的盛會全方位和深層次地與全球同行展開交流合作。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秘書長張莉為獲獎選手頒獎
“北回歸線”基金成立、三多堂上市助力開啟紀錄片新領域
大會期間,中國第一個紀錄片天使基金——“北回歸線”基金也正式成立。“北回歸線”基金旨在行業內打造全新的制作規則,以投資先行的方式,資助有想法、有創意的國內外紀錄片制作人,導入紀錄片市場化機制,扶持好的題材和內容,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基金將根據內容邀請國內紀錄片制作、發行、播出等多方業內專家把脈,培育紀錄片人才,幫助他們跨越資金、制作實力等行業門檻,協助創作者完成調研和前期樣片拍攝,形成完善的紀錄片提案(Pitch),并輔助拍攝出優秀的紀錄片。除投資前置外,基金還為創作者提供創作收入和版權收入共享的收益機制。
該天使基金的成立,為中國紀錄片人才提供了優秀的機制保證。作為從事多年紀錄片制作的專業公司三多堂,在大會期間上市的消息讓更多人看到了紀錄片未來的希望與發展潛力。東方良友總經理劉靜認為,三多堂的上市或將成為行業新的風向與標桿。
對于未來紀錄片的必經之路,三多堂總經理高曉蒙有獨特的看法,他表示:當下中國紀錄片面臨的挑戰不是金錢,而是人才和好項目。紀錄片的核心在創作者。過去內容資金有限,內容被限制,新媒體的出現,體現了平臺的感染力,如同風吹進來了,找到了新的出口,新的發聲的地方。未來新媒體的力量和影響力一定會越來越大。剛剛上市的三多堂,已為新媒體部門留好座位,并積極的儲備人才,將和新媒體合作嘗試新模式,探尋紀錄片在新媒體的可能。
中央電視臺副臺長高峰
新媒體代表——土豆公映《進藏》受佳評
作為中國新媒體紀錄片代表,土豆從互聯網優勢出發的自制紀錄片《進藏》的公映成為大會矚目的焦點,3月19日晚一經播映,其真實、生動的內容,打動、甚至震動了現場中外觀眾,來自美國歷史紀錄片頻道等諸多國外發行方、播出方紛紛向土豆拋出橄欖枝,有意向將這部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引入。另外,《進藏》還將被推送到法國陽光紀錄片大會中參與評獎。
《進藏》作為新媒體制作的紀錄片代表性作品,展現出了其特有的互聯網基因和親民的互聯網精神。參與拍攝的五組人馬共10個人均由互聯網選拔而來,候選人本身對西藏人文有強烈喜好,更容易讓片子呈現異于傳統紀錄片僅僅展現作者所想、所感的主觀表達,加入了更多發自肺腑的親近和帶入感,以主人公主觀的角度感受進藏的過程,更加落地、更加“走心”。這便是新媒體紀錄片的最大特點之一。與此同時, 作為互聯網新媒體的代表,土豆通過《進藏》重塑了紀錄片接受資源的全新模式:將一流的導演、一流的團隊、合適的品牌同時放置于一個項目發酵,并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觀看、互動的特性第一時間送達給有需求的受眾同時采集觀眾反饋。這種模式亦為中國紀錄片的生產探索出另外一條新路。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趙捷
除了良好的口碑,在本次國際頂級的交流平臺上《進藏》也被中央電視臺第十套科教頻道選中,并將于4月登陸央十22:00黃金檔。未來,在紀錄片界,新媒體將與傳統媒體共融共贏,走上國際化、市場化道路,為世界展現一個真實、而又豐富多彩的中國。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總監金越
完善產業鏈條 助力中國紀錄片走向國際
350余位世界一流的紀錄片從業人員,包括從創作者個人、制作機構、發行公司、乃至世界各國電視臺頻道負責人的聚集,讓本屆大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內第一次紀錄片國際盛典,不僅讓中國紀錄片人開闊了視野,并在紀錄片產業各方面播撒下希望的種子。完善中國紀錄片產業鏈條,用最小的成本讓中國紀錄片人和國際接軌,形成交流與溝通,并通過這些相會、撞擊、融匯,縮短中國和國際之間的差距,這便是本屆大會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在大會上推介《舌尖2》
在眾人不甚看好的狀況下,為何紀錄片委員會能堅持辦第五屆亞洲陽光紀錄片大會?趙秘書長說,首先是高峰會長眼光獨到,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際盛事,應該在中國內地辦;其二,中法建交50年,法國是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三,我了解中國及國際的投資人、機構在紀錄片領域的需求;其四,中國世界級的導演鳳毛麟角,我們需要培育世界級的紀錄片人才;其五,“在家門口就能觸摸到世界紀錄片市場的脈搏,多好的事,為什么不做?”
大會Pitch獲獎選手
對于未來中國紀錄片的發展遠景,金菲林總制片人、澳大利亞代表團趙燕表示:“未來十年 ,將是中國紀錄片騰飛的十年。中國紀錄片市場有賴養成,紀錄片人不能只專注在制作作品,更要有市場的概念。紀錄片不缺民間資金投入,只是民間資金投入要能有效的回收,才會形成正向的循環,持續性的發展下去。